今天(11月28日),跨越伶仃洋、连接广东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,主线正式贯通,距离明年建成通车又近了一步。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超级工程。那么,超级工程,有何“超能力”呢?点击视频↓↓↓
视频:主播说联播丨超级工程,有何“超能力”?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
首先当然是“超震撼”,大家从画面上就会有直观的感受:浩瀚洋面上,桥梁如巨龙蜿蜒,西人工岛似鲲鹏展翅,而在我们看不见的海底,还铺展着水下“长龙”沉管隧道。而这样的超级工程,自然有“超高难度”,深中通道集“桥、岛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体,双向八车道,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。面对江海出的难题,超级工程迸发出了“超级智慧”,刷新了诸多世界之最。一位建设者的话让人印象深刻,他说,之前到国外的类似工程去调研学习,外国人不让我们靠近看,而经过5年的研发和施工,如今中国人自己造出了更好的。
您看,超级工程带给我们的,不仅是工程成果本身,还有一项项技术突破。此外,超级工程有“超大意义”。深中通道通车后,不仅深圳市和中山市将进入“半小时生活圈”,还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发展。我们的超级工程从来不是为了炫技,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福祉。
今天,另一个宇宙级的超级工程也有好消息,中国空间站的超高清全身照首次公布,真的是超惊艳。
我们赞叹于超级工程上天入海的“超能力”,更不会忘记,“超能力”的背后,是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建造的全面发力,更是每一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。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 【编辑:房家梁】

中新网义乌11月29日电(董易鑫 单光辉 陈浩洋)来自也门的傲山在浙江义乌工作生活已有10多年,能说一口流利中文。他说,这归功于社区的汉语班。而让傲山自豪的是,他上汉语班的课程费,是平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来的。
义乌被称为“世界小商品之都”,吸引了不少外商常驻。因为距义乌国际商贸城较近,当地鸡鸣山社区居住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外籍人士,被称为“联合国社区”。
鸡鸣山社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。池圣灵 供图
从2003年社区成立起,工作人员每年都会走访居民、收集民意。学中文是“洋居民”呼声最高的需求,社区汉语班应运而生。
“不管是不是住在社区里,我们都不拒绝,也不收钱。想上课,就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积分来换。”鸡鸣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池圣灵说,每个学员至少需要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8个小时,才能完成汉语班课程的兑换。

为引导外来人员参与文明实践,该社区建立志愿积分双向服务机制,境外人员参与社区巡逻、文明劝导、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,都可获得积分,积分可兑换培训课程以及洗车券、洗衣券等社区服务。

于是,鸡鸣山社区就有了这样一个“独特现象”:上课时,他是汉语班的学员,下课后,这位学员又成了社区志愿者或其他外语角的老师。来自哥伦比亚的乔白曾经是汉语班学员,现在是社区的西班牙语老师。“社区需要我,我自己也乐意。”他说。

如今,当地还成立了义乌国际志愿者联盟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张春明介绍,该联盟主要由校内国际学生和在义乌工作的外籍青年组成,先后已有来自60多个国家(地区)的300多名国际青年,志愿服务内容涉及社区服务、普法宣传、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。

近年来,以义乌国际志愿者联盟成员为骨干,义乌涌现一支又一支国际志愿者队伍:“外事先锋”志愿服务队现有来自韩国、意大利、伊朗等10多个国家(地区)的“洋志愿者”,3年来累计开展服务1万余人次;义乌首个外籍税收志愿者团队“蓝雁”由来自10多个国家(地区)的30多名常驻义乌的外商组成;义乌国际消防志愿者现有外籍消防志愿者400多名。
数据显示,鸡鸣山社区及周边常年活跃着20多个国家(地区)的200多名外籍志愿者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,志愿服务时数已累计超5万小时。
11月中旬,第8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还走访了义乌“联合国社区”。“听说,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.5万名客商常驻义乌,这种开放和包容的程度让我非常感动,印象深刻。看到不分国籍、不分肤色的人们和谐相处,我感到尤为欣慰和高兴。”他说。(完)